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就十部委《关于印发全国特色小镇规范健康发展导则的通知》答记者问
2021年9月2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十部委《关于印发全国特色小镇规范健康发展导则的通知》(发改规划﹝2021﹞1383号)(以下简称《导则》)印发实施。记者围绕社会关注问题,采访了国家发展改革委规划司有关负责人。
一、为什么出台十部委《关于印发全国特色小镇规范健康发展导则的通知》?
答:这是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指示精神,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决策部署。
一是逐步建立特色小镇文件体系。特色小镇是新生事物,地方率先探索、中央高度关注。2020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促进特色小镇规范健康发展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20﹞33号)出台实施,为全国特色小镇发展提供了基本遵循,明确了总体要求和政策取向。《导则》是对国办发﹝2020﹞33号文件的细化落实,明确了操作性要求。
二是更好推动特色小镇规范纠偏。当前特色小镇建设秩序总体好转,但仍存在部分特色小镇概念混淆、内涵不清、主导产业薄弱等问题。《导则》提出了若干规范管理措施、质量效益指标和底线红线要求,有利于推动特色小镇在规范健康发展道路上稳妥稳步前行,防范出现一哄而上、一哄而散的现象。
三是更广范围推行好经验好做法。近年来涌现出不少精品特色小镇,从各省份现有的1600个左右特色小镇看,共吸纳就业人数约440万人、近几年累计完成投资约3.5万亿元、年缴纳税收约2800亿元,每个特色小镇累计完成投资平均约21亿元、吸纳就业人数平均约2700人、缴纳税收每年平均约1.7亿元。一些地区产生了不少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导则》将之纳入,上升为全国性工作措施。
二、2017年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针对特色小镇问题开展了哪些规范纠偏工作?
答:2017年一些地区出现特色小镇一哄而上、盲目发展的问题后,国家发展改革委立即会同各有关部委和各地区,开展了一系列规范纠偏工作。
一是加强指导引导。2017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各有关部委联合印发一份规范纠偏性文件,提出若干条规范管理措施,要求各方面准确把握特色小镇内涵、遵循城镇化规律,防止盲目发展、一哄而上,防止政绩工程、形象工程,严守各项底线红线。
二是大力规范纠偏。2018年8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一份规范纠偏性文件,提出统筹建立规范纠偏机制和典型引路机制。2019年4月,在浙江召开第一次全国特色小镇现场会,公布淘汰一大批错用概念的虚假“特色小镇”、停留在纸面上的虚拟“特色小镇”,推广来自16个精品特色小镇的“第一轮全国特色小镇典型经验”。2020年6月,印发一份通报类文件,曝光一批负面警示案例,推广来自20个精品特色小镇的“第二轮全国特色小镇典型经验”。2021年9月,公布一期《全国特色小镇情况通报》,曝光2个警示案例。
三是开展现场核查。2017年10月,组建5个调研组赴10个省份开展核查。2018年11月,组建3个调研组赴5个省份开展核查,并召开部门协调会和地方约谈会。2019年9月,组建11个调研组赴22个省份开展核查,并组织有关机构调查暗访。2021年5月,组建11个调研组赴14个省份开展核查。
三、2017年至今,各地区特色小镇规范纠偏工作取得了哪些进展?
答:经过各有关部委和各地区的多年努力,全国特色小镇发展进入了规范化轨道。
一是各地区发展特色小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