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 第409号提案的答复
您提出的《关于持续优化我市营商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快速发展的建议》收悉。经认真研究,答复如下:
一、我市民营经济整体情况
我市民营经济经营主体超60万户,贡献了全市7成以上的GDP,8成以上的税收,9成以上的城镇新增就业。全市11家上市企业中9家为民营企业,67家国家级、550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中90%以上是民营企业。心连心集团、卫华集团上榜2024年中国制造业民营企业500强,河南矿山等9家企业上榜2024河南民营企业百强榜单。民营经济已经成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乡实践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推动我市实现“产业兴市”和“制造强市”的重要力量。
二、汇聚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合力
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工作。今年以来,我市加强对民营经济的工作领导,在全省较早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工作专班,印发了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任务分工、骨干企业培育专项行动等一系列政策文件。特别是,6月6日市委书记李卫东在全市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增强了全市广大民营企业发展的信心。市发改委紧紧依靠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积极汇聚合力,建立健全与民营企业常态化沟通交流与解决问题机制。牵头建立了由42家市直单位组成的新乡市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局际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解决民营经济发展中的问题诉求。深化交流合作,去年以来,市发改委组织民营企业参加国家、省等高规格交流活动67人次,支持民营企业拓展发展空间。
三、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通过全市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在上轮省级营商环境评价中,我市跃居全省第一方阵。市发改委作为营商环境的牵头部门,积极履行工作职责,推动营商环境持续向好。去年以来,组织召开全市营商环境新闻发布会14场次。稳步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上线应用开办餐饮店、企业上市合法合规信息核查等21个“一件事”,212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免证办”。持续开展政策宣讲,在市级层面开展惠企政策宣讲20场,线下受益企业800余家。上线政策直达和诉求响应平台,推动政策直达快享和诉求问题高效解决。2025年第一季度开展产销、产融、产学研、人才用工等各类对接活动285场。定期邀请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营商环境特邀监督员、中小微企业代表开展与企业面对面座谈、问卷调查,综合利用12345公共服务热线、市长信箱等数据信息,对营商环境领域存在的问题及其整改落实情况开展满意度监测工作,针对发现问题要求有关部门限时整改。
四、加强金融支持
2022年以来,组织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围绕科技金融开展专题银企对接会30余场次,推介“科创贷”“科技贷”“专精特新贷”“善新贷”等科技金融政策产品。发挥政府投资基金作用,我市设立政府投资基金12支,总规模176.8亿元,投资支持了银金达新材料、慧联电子、威猛振动、冠晶半导体等本地民营高新技术企业。全面落实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各项税费优惠政策。发挥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作用,持续开展“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优化续贷政策,加强无还本续贷支持力度,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加强担保服务,对符合创业担保贷款申请条件的小微企业,可给予额度不超过40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财政部门给予贷款实际利率50%的财政贴息,2024年发放创业担保贷款7.98亿元,带动近1.92万人就业。
五、加强政企沟通
根据国家、省发展改革委关于建立与民营企业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有关要求,市发改委建立了市县两级发展改革部门、市直各成员单位的多层次与民营企业常态化沟通交流和解决问题机制,并且定期开展调度,推动健全完善面对面交流、入企服务调研、问题诉求解决和部门联动交流等相关工作机制。为更好发挥行业协会商会的独特作用,市发改委召开了行业协会商会座谈会,建立与行业协会商会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落实以企观政有关要求,2025年二季度全市召开企业座谈会177次,收集问题诉求3001个,已协调解决2973个。
六、下一步工作打算
市发改委将继续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在全市开展学习宣传贯彻民营经济促进法活动,抓好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的贯彻落实,落实与民营企业常态化沟通交流和问题解决工作机制,进一步优化我市营商环境,推动全市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
感谢您对发展改革工作的关心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