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解读
近日,我市印发《新乡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围绕“五大战略”“六个抓手”“六大专项”“六大体系”的战略部署,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推进“1-3-5-50”乡村振兴战略重点,探索走出一条“把强县和富民统一起来、改革和发展结合起来、城镇和乡村贯通起来、生态和产业协调起来、文化和文明同步起来”的特色乡村振兴之路。
问:怎样理解《规划》中提出的乡村振兴“1-3-5-50”战略重点?
答:发挥“一个引领”:“两县十乡(镇)百村”示范创建为引领。抓好三类“区域”:推进“太行山区、黄河滩区和平原区”农村地区探索适宜发展模式。推进“五个振兴”:围绕“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个振兴,着力实施“50条措施”。实施“五十项工程”:为达到规划总体目标和具体指标实施五十项具体工程。
问:《规划》在时间上怎么部署?
答:实施乡村振兴“5年行动”,一年一个台阶,逐年部署乡村振兴具体行动。
2018年,乡村振兴开局之年。推进乡村振兴“两县十乡(镇)百村”示范工程全面启动,推进各县(市、区)启动乡村产业培育工程,启动沿黄生态经济带、南太行文旅康养产业带等乡村发展载体建设。
2019年,乡村振兴全面加速。“两县十乡(镇)百村”主要建设任务取得成效,示范乡(镇)达到市级文明乡(镇)验收标准,示范村达到“四美”乡村、市级文明村验收标准,示范引领有效发挥。
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两县十乡(镇)百村”示范点全面完成建设任务,全市乡村振兴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城乡二元结构矛盾得到一定程度缓解;乡村振兴全面取得成效。
2021年,乡村振兴取得重大突破。在“两县十乡(镇)百村”乡村振兴示范点达标的基础上,因地制宜推广乡村振兴示范点的模式和路径,各县(市、区)、各部门推进乡村振兴格局基本形成。
2022年,乡村振兴取得阶段性成果。农业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黄河生态经济带、南太行文旅康养产业带乡村发展载体初步建成,生态人居环境全面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全面完善,乡村振兴格局基本形成,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乡村振兴模式和经验,乡村振兴取得阶段性成果。
问: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支持?
答:《规划》明确为了达到规划总体目标实施五十项具体工程:一是分区分类振兴方面:重点实施全域乡村规划编制工程、特色小镇建设工程;二是产业振兴方面:重点实施优势特色农业壮大工程、质量兴农工程、农产品加工业提升工程、田园综合体建设工程、农产品流通体系完善工程、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培育工程、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工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工程、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振兴工程、农业对外合作拓展工程、科技强农工程。三是人才振兴方面:重点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乡村振兴人才培育工程、乡村振兴人才引进工程;四是文化振兴方面:重点实施铸魂工程、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工程、新乡先进群体文化培育工程、新时代文明实践工程、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特色文化产业工程、公共文化基础建设工程、文化惠民工程、乡村文化人才培育工程、乡村网络文化建设工程。五是生态振兴方面:重点实施农业资源保护与节约利用工程、农业清洁生产工程、农业环境突出问题治理工程、农村垃圾治理工程、乡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农村厕所改造工程、村容村貌提升工程、乡村水环境治理工程、乡村绿化美化工程、乡村生态资源价值提升工程。六是组织振兴方面:重点实施基层党组织“五星支部”创建工程、“双好双强村党支部书记”工程、“法律进乡村”宣传教育工程、农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工程、“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工程、乡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工程、平安村平安乡镇创建工程。七是农民增收富裕方面:重点实施贫困村脱贫攻坚工程、乡村就业促进工程、“四好农村路”建设工程、农业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乡村网络提升工程、乡村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健康乡村建设工程。
问:实现乡村振兴建立怎样的保障机制?
答:《规划》提出加大各级政府对农村用地、资金的投入和保障水平,为乡村振兴提供持续的资源要素支撑。有了好的规划,重在加强组织实施,《规划》明确要强化乡村振兴用地保障、增强财政投入保障。提升金融服务能力和效率。吸引扩大社会资本投入等保障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