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第161号提案的答复
黄长征委员:
十分感谢您对我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支持。关于您在市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上提出的第161号提案,经认真研究,对提出的“优化营商环境”的具体建议内容,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重大任务和战略性基础工程,把服务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成效作为衡量营商环境的重要标准,着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数治化营商环境,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乡提供新动力。
一、认清形势加压奋进
为扭转我市省级营商环境评价排名落后局面,实现市委市委、市政府提出的“进五争四”目标,一是加强统筹协调。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营商环境评价工作,根据省评情况和工作实际,调整更新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委员会,建立“2+28”工作专班和市级领导分包、三级调度机制,成立新乡市优化营商环境服务中心,编制营商环境五年规划和《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清单》。二是加强辅导培训。组织2021年度全省营商环境评价培训会和集中填报,开展多轮省级营商环境评价整改专项辅导培训和填报经验交流会,指导各级各部门对标国家、全省先进地区,深入整改短板指标和薄弱环节。三是严格落实奖惩。印发执行《新乡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奖惩办法》,实行营商环境评价结果与财力补助支付、干部任用、平时绩效考核、文明单位(奖)“四挂钩”,不断完善监督执纪问责和督查考核机制。
二、持续提升服务质效
一是加快数据共享,推动“一网通办”。建设大数据综合服务监管平台,打造一站式数据共享服务体验,推动流程再造,实现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权力运行“一网通管”,进一步压缩办理时限、精简审批环节,目前全市各部门累计数据库表交换38.03亿条,文件交换842.57G,不见面审批占比达到90%以上,有效推动解决办事难、融资难等难点问题。二是落实政务服务“一门”“一窗”办理。市、县两级政务服务大厅严格落实“三集中三到位”,实现政务服务进驻实体政务服务大厅应进必进,整合设立综合窗口。其中,市级政务服务事项2107项,进驻市政务服务大厅1934项,进驻市政务服务大厅分厅173项。三是推进“一件事一次办”。梳理个人和企业生命全周期50个“一件事一次办”目录,上线“出生一件事”“企业注销一件事”“退休养老一件事”“水电气一件事”等31个一件事,截至2022年5月已办理业务11800件。四是深化“放管服效”改革。出台《新乡市进一步加强服务市场主体工作实施方案》,积极实行容缺受理、告知承诺、免费帮代办服务等制度,推行网上预约办理、“周日开放”服务,设置“办不成事”反映窗口。推进包容审慎监管、“柔性执法”,出台《轻微违法行为不予行政强制措施清单》等系列文件,激发市场活力,促进市场主体依法依规经营。五是营造风清气正环境。我市把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列为干部能力作风建设年工作重点,以行政管理、窗口服务、执法办案等为整改提升重点,加强办事人员教育培训,定期开展企业满意度监测,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强化问责追责机制,倒逼各级各部门转变服务观念,强化工作作风。
三、强化舆论宣传
按照“舆论先行、宣传引导”的原则,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多领域、系统化的舆论宣传格局。一是充分利用党报媒介。在《新乡日报》设立《营商专栏》,陆续刊发《优化营商环境 打造宜商高地》《营造企业发展“暖环境”》等系列报道,宣传展示我市优化营商环境改革成果和工作成效,不断提高市场主体和群众的知晓率和认同感。二是全市上下全面宣传。各级各部门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华网》《学习强国》《河南日报》等国家级、省级主流媒体刊登千余篇我市优化营商环境专题报道,广泛宣传我市优化营商环境有关政策措施和先进做法,营造出“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事事都是营商环境、处处都是营商环境”的浓厚氛围。
下一步,我市将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信心、鼓足干劲,不断强化营商环境建设工作顶层设计,提高政务服务水平,切实解决企业和群众关切的热点、难点、堵点、痛点问题,不断推动全市营商环境再优化、再提升。
再次感谢您提出的中肯建议,希望继续关注和支持我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