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 第115号建议的答复
黄长征代表:
您提出的《加大优化营商环境力度助力新乡经济高质量发展》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重大任务和战略性基础工程,把服务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成效作为衡量营商环境的重要标准,今年年初开展2023年度优化营商环境“百日攻坚”专项行动,着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数治化营商环境,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力。
一、聚焦省评深化整改提升
一是健全推进机制。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优化营商环境评价工作,成立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委员会,建立“2+28”工作专班和市级领导分包、三级调度机制,进一步推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细化落实。二是加强辅导培训。组织有关单位前往国内前沿地区考察学习先进经验,对标对表查找差距问题和短板弱项,结合我市实际有针对性地进行改革创新。开展多轮省级营商环境评价整改专项辅导培训,组织开展模拟填报,指导各级各部门对标国家、全省先进地区,深入整改短板指标和薄弱环节。三是开展常态化督导。通过“新乡·豫快办督办平台”开展营商环境常态化监测考核,用以指导、督促各有关部门分步骤、有方向、集中力量进行政策升级,为我市参加下次省级营商环境评价打好基础。会同市纪委监委对指标工作专班任务落实情况开展专项督查,倒逼有关市直有关单位提高改革创新、优化服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不断解放思想观念
一是加快数据共享。加强信息数据的整体统筹和标准化建设,对分散在各地区、各部门的政务信息资源进行梳理整合,形成统一管理和服务的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按照统一标准规范实现各个政务部门的政务数据归集共享。目前,共完成59家市直部门1212条目录7875万条共享数据归集工作,其中已经完成357条目录完成挂接。不动产、电子营业执照、企业经营主体信息等重要涉企信息已经归集到位。二是严格落实奖惩。按照《新乡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奖惩办法(试行)》,印发《关于新乡市2021年度省级营商环境评价工作先进、落后市直单位和县(市、区)的通报》,明确了我市2021年度省级营商环境评价奖惩内容。目前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财政局、市人社局等单位已经或正在按照文件规定逐项落实奖惩措施,确保奖惩兑现。
三、持续提升政务服务质效
一是提升政务服务规范化、便利化水平。“一网通办”“一网统享”,“免证办”“电子证照”“免审即享”等特色服务不断完善,市本级行政许可事项“不见面审批”率达90%以上,承诺办结时限压缩比达75%以上,实现1000余项事项即来即办、111项一证通办、442项容缺办理、88项秒批秒办、800项全省通办,市政务服务大厅事项进驻率达到91.8%。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能力明显提升。清理规范行政审批特殊环节,建立限时办结机制,对外公布286项市直特殊程序清单。二是推进“一件事一次办”。线上建立“一件事一次办”联办平台,实现“统一收件、自动分发、分类审批、实时流转、跟踪督办、信息共享”,线下设置“一件事一次办”窗口,推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综合窗口出件”模式。目前已上线50个事项,累计产生办件4万余件,改革成效被省、市级主流媒体多次报道。三是营造风清气正环境。我市把企业群众客观评价作为政务服务建设的根本标准,以行政管理、窗口服务、执法办案等为整改提升重点,加强办事人员教育培训,畅通12345热线营商环境专区、“放新办”优化营商环境建言献策留言板、“码上监督”等多项营商环境领域投诉举报渠道,定期开展企业满意度监测,倒逼各级各部门转变服务观念,强化工作作风。针对市场主体反映的问题建议,今年1-4月份共向相关单位下发工作提示函18个,先后解决多项困扰企业、群众长年无法解决的难题。
四、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一是健全公平竞争市场体系。全面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机制,不断拓展“企业开办+N项服务”,推进准入准营一体化,降低企业制度性成本,该举措入选河南省优化营商环境典型案例。打造全链条“阳光采购”,省内率先将所有政府采购项目的评标报告以及评审明细全公示,“数智采购”赋能政府采购提速增效。二是优化投资贸易发展环境。外商投资环境持续优化,外资项目服务保障机制持续完善,外资企业在新活跃度持续攀升。2022年实际吸收外资资本金排名全省第6位。新设外商投资企业37家,全省第2位。2022年,我市新增2家海关AEO高级认证企业,全市一般货物贸易进出口额居全省第4位,跨境电商进出口额完成年度目标的104.7%。三是提高执法监管效能。市场监管部门覆盖率、抽查事项覆盖面持续提升,2022年纳入省级平台并开展抽查计划的市直部门增加到29个,市直参与跨部门联合抽查的部门达24个,跨部门联合抽查计划占比达34.39%,抽查计划已实现市场监管领域事项全覆盖。
下一步,我市将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信心、鼓足干劲,不断强化营商环境建设工作顶层设计,提高政务服务水平,切实解决企业和群众关切的热点、难点、堵点、痛点问题,不断推动全市营商环境再优化、再提升。
再次感谢您提出的中肯建议,希望继续关注和支持我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