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 第26号提案的答复
您提出的《空间布局一路向南“一主两翼多点”加快推进郑新一体化发展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省委、省政府站位新发展格局、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布局和中原城市群建设全局,紧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提出郑州都市圈“1+8”扩容提质发展,省委财经委会议明确郑州跨河与新乡一体化发展的规划思路,为新乡与郑州一体化发展带来新的重大机遇。推动新乡与郑州一体化发展,对于加快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引领打造郑州都市圈高质量发展共同体,支撑都市圈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和作用。
(一)加快推进规划编制,打造一体化空间布局。主动对接“1+8”郑州都市圈规划,实施城市南向发展战略,加快编制国土空间规划、城市南向发展规划。《新乡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自2020年启动,2022年9月完成“三区三线”划定工作并经自然资源部和省自然资源厅获准启用,目前规划成果已编制完成,并通过省自然资源厅组织的专家评审,预计6月底前完成报批。该规划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与郑州都市圈发展规划相融合,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明确空间布局、功能定位、产业规划,留足留好发展空间。《新乡市南向发展规划》目前已形成规划初稿。规划中提出“郑新一体化战略先行区、产业与科技创新双轮驱动引领区、产城融合发展样板区的总体定位”。聚焦“项目为王”做强生产空间、聚焦“人民中心”做优生活空间、聚焦“大美田园”做美生态空间,提出打造“郑新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的目标愿景。
(二)积极培育自主研发人才,开展创新人才培育计划。组织申报2023年度省级引智项目8项。获批国家引进外国专家项目1项,省级14项,居全省第2位。获批第二届中国·河南开放创新暨跨国技术转移大会先进单位。推荐申报中原英才(引才系列)2项、中原英才(育才系列)25项,经评审、公示,目前我市科技领域5人入选中原英才(育才系列)领军人才。完成“人人持证、技能河南”技能培训9362人次,新增技能人才3504人,新增高技能人才2583人,圆满完成本年度任务。
(三)持续完善成果转化政策,激发人才科技创新动力。今年年初,我市出台了《支持高校院所、国有企业开展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促进科技成果在新转化的若干政策的通知》,引导高校院所、国有企业持续深化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实现由“分粮”向“分田”转变。驻新高校、科研院所结合新乡市“八条政策”文件精神,立足各自实际,先后出台关于科技成果转化、知识产权、横向科研项目、专利申请等各具特色的管理制度,激发、调动科技成果完成人(团队)促进成果转化的积极性、创造性。今年以来,已征集河南师范大学、新乡医学院等10家试点单位科技成果65项,实现转移转化2项。
(四)规范开发区用地,推动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深入贯彻落实《中共河南省委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动河南省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推进空间布局优化,自2022年11月开展了开发区四至边界划定工作,2023年3月通过省厅审查。开发区四至边界划定工作精准衔接了在编的市县级国土空间规划,落实了“三区三线”划定成果,优化了产业用地布局,保障了产业发展空间,促进了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进一步规范了产业聚集区的发展。印发《关于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专业园区建设的指导意见》,全力推进专业园区建设,搭建产业集群集聚发展平台。坚持郑新产业协同发展与错位发展并举,针对郑州市汽车制造、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及我市产业优势,积极推动两市产业配套合作,目前我市共有53家规上企业与郑州超过240家企业开展供需合作,建立了完整的产业体系。指导封丘县、原阳县、平原示范区、获嘉县、新乡县等沿黄县区发挥毗邻郑州的区位优势,累计承接郑州产业转移48家,形成一批集群式产业。
(五)坚持交通互联,建设复合型交通廊道。高速公路方面。“十四五”期间计划实施的15个高速公路项目全部开工,在建里程达544公里,总投资761.3亿元,在建规模位居全省第一。新晋高速、封原高速、沿太行高速、濮卫高速、鹤辉高速全部通车,新增通车高速公路220公里,通车里程占全省通车里程800公里的四分之一,位居全省第一。安罗高速、长修高速、兰原高速等5个在建项目全面掀起施工高潮,郑新高速、郑辉高速等5个新开工项目稳步推进。干线公路方面。老G107固军服务区至祝楼超限站段维修改造完工,G327长垣封丘界至原阳段、S229辉县至凤泉区段、新卫快速路等一批项目建成通车,G107新乡境改建工程建成通车。郑新快速路开工建设,G230封丘开封黄河大桥稳步推进,助力郑新深度融合。跨黄河通道方面。“十四五”时期计划实施6条跨黄河通道,分别是郑济公铁两用桥、安罗高速及黄河大桥、G230及黄河大桥、郑辉高速及黄河大桥、郑新高速(龙凤大道及黄河大桥)、沿黄高速兰考封丘黄河大桥。到“十四五”末,我市对接郑州、开封的跨黄河通道将从现在的“两高四路”提升为“六高六路”。城际公交方面。不断构建完善市区至平原示范区之间的客运班线、快巴、公交等组成的多层次客运体系,满足多样化客运需求。鼓励支持郑州市区至平原示范区、新乡市区至平原示范区的公交线路运营,郑州至平原示范区公交线路601路、602路,新乡市区至平原示范区的192路公交车,目前都在正常运行,为旅客出行提供便捷安全的客运服务。
(六)深入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治理工作。加快重点河流治理,开展黄河流域涉水排污单位提标改造,对13家不能达到黄河流域标准要求的排污单位实施提标改造,确保废水排放稳定达到黄河流域新标准要求;2022年我市黄河流域5个国、省考地表水断面水质年均值均达到或优于考核目标要求。持续开展黄河流域生态环境问题排查整治,建立问题台账,保持环境问题动态清零,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监管水平。强化黄河下游综合治理和保护修复,以幸福渠、控导连接线、天然文岩渠、黄河大堤和其它滩区道路为绿化重点,持续推进沿黄生态廊道建设,进行补植补造绿化提升。
二、下步重点推进的工作
新乡市将紧抓郑州都市圈一体化发展重大机遇,主动融入都市圈建设,重点推进以下工作:一是以中原农谷建设为统领。坚持“种业引领、科技赋能、全产业链布局”发展思路,扎实推进核心区项目建设,主要包括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二期)、中国农科院中原研究中心、高标准农田示范区等重点项目,新增省级以上科研机构7家,成功创建省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二是加快建设国家创新性城市。发挥高新区科技创新主引擎作用,高质量推进自创区建设,加快推进“抗病毒性传染病创新药物”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尽快实现我市全国重点实验室零突破。开展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工作。三是加快郑新产业协同。强化与郑州在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的配套协作,规划建设一批具有承接转移功能的产业园区,吸引更多高校院所、高新技术企业、现代物流企业落户。四是加密跨河通道。加强沿黄、跨黄通道建设,加快郑辉高速、郑新高速(龙凤大道)、郑新快速路、沿黄高速黄河桥等建设,推进郑州都市圈市域铁路新乡段规划建设,形成多元便捷综合交通全面连通都市圈城市。五是全力打造平原示范区郑新一体化发展桥头堡。着力培育现代种业、科创、冷链物流、高端制造四大集群,围绕中原农谷建设,加快国家生物育种中心、神农实验室、先正达夏玉米研发中心等投入运行。围绕平原科教城建设,力争新乡工商职业学院实现秋季招生,加快河南师范大学理工学院等实质开工,积极跟踪新乡医学院等尽快签约。加快推进沿黄高速、郑辉高速、龙凤大道等建设,做优发展环境,提升服务功能。
郑州都市圈一体化建设相关工作正在扎实推进,郑新一体化发展相关工作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您提出的相关建议非常宝贵,也相信,您提出的问题和建议,在各项工作推进的过程中、在郑新一体化建设发展过程中,将会逐步解决和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