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 第54号提案的答复
民进新乡市委:
您提出的《关于提高政务服务信用体系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为推动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营造守信受益、信用有价的浓厚氛围,促进形成诚实守信的社会环境,我市着力打造“信用新乡”城市名片,公共信用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信用联合奖惩全面推进,信用环境不断优化。
(一)完善体制机制,筑牢政策基本盘
2016年以来,我市制定出台《新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新乡市企业和自然人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暂行办法>的通知》(新政办〔2016〕96号)、《关于规范发布信用红黑名单制度的通知》(新发改财金〔2017〕431号)等文件,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规范建立和发布红黑名单,依法依规运用信用激励和约束手段,促进市场主体依法诚信经营。2022年以来,共计召开红黑名单发布会4次,发布红名单91家,黑名单40家。
(二)依法编制目录,推动信息全归集
按照国家、省信用信息归集工作要求,定期更新发布《新乡市公共信用信息目录》等标准规范,依法依规推进信用信息归集共享应用,严格保护信用主体合法权益。推进行政强制、行政征收、行政给付、行政奖励、行政确认等信息实现全覆盖,全量归集不动产、燃气费、科技研发信息,水费、电费、社保、公积金等信息。全市累计归集信用信息4.6亿条,有力推动了我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三)建成平台系统,确保奖惩有效性
2019年,我市建成新乡市联合奖惩系统,建立涵盖“奖惩发起、响应、执行、反馈”等全流程的联合奖惩工作机制,实现“事前管标准、事中管检查、事后管处罚、信用管终身”。联合奖惩系统嵌入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政务服务平台等业务系统,覆盖47家市直单位,累计信用核查217万余次,反馈奖惩案例5.3万余条,构建“诚信受益、信用有价”的社会氛围。
(四)推动专项治理,提升群众满意度
针对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诚信缺失问题和经济社会领域出现的失信突出问题,积极推动失信专项治理,规范社会生产生活秩序。对于违法失信严重被纳入“黑名单”的市场主体,在政务服务、公共资源交易、不动产登记、车辆过户、出入境管理等公共服务中严格落实奖惩措施,提高市场主体失信成本,打造“不敢失信、不能失信、不愿失信”的社会环境。
(五)政策主动告知,信用修复零投诉
建立信用修复主动告知制度,各级行政处罚机关依法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后,在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的同时向行政处罚相对人发放《新乡市行政处罚信息信用修复主动告知书》,主动告知行政处罚相对人该行政处罚信息即将被公示的网站、失信行为类型、最短公示期、修复流程等内容,提升企业政策知晓度。在“信用中国(河南新乡)”网站公布企业信用修复指南,指导企业自主完成信用修复。2022年以来,修复全市企业各类行政处罚信息672例,实现信用修复零违规、零投诉。
(六)开展信用宣传,营造守信大环境
2022年以来,我市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各类信用宣传教育活动776次,信用专题培训会议5次、红黑名单发布会4次。《中国信用》刊发《信用新乡—以信为本筑高质量发展之基》、《新乡—黄河左岸信如画》、《全力打造“信用新乡”城市名片》等文章。“信用中国(河南新乡)”网站累计发布信用新闻动态4110次,进一步营造了“知信、守信、用信”诚信文明的社会氛围。
二、下步重点工作
2023年,我市将持续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发挥政府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组织、引导、推动和示范作用,以政务诚信带动商务诚信和社会诚信,推动形成诚实守信的社会风尚。
(一)建立健全政府守信践诺机制
深化政府采购、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招投标、招商引资、地方政府债务、统计等领域政务诚信建设,督促政府部门和公职人员全面依法履行职责,严格履行依法订立的各类合同、向社会作出的承诺和会议纪要批复文件承诺事项,严禁以政府换届、机构改革、相关责任人调整等为由“新官不理旧账”。
(二)加强公务员诚信教育
深入开展公务员诚信教育,编制公务员诚信手册,将信用知识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公务员培训和领导干部进修课程,加强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教育培训。通过集中授课、专题讲座、网络课堂等形式,常态化开展以案促改、以案促治等违法失信警示教育,引导各级公务员牢固树立诚信意识,积极发挥表率作用。
(三)培育诚实守信社会文化
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将诚信教育贯穿公民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创建全过程。倡树诚信文明新风,普及诚信理念、规则意识、契约精神,对失信行为和事件开展舆论监督,引导公众做诚信建设的参与者、维护者、践行者。完善信用约束长效机制,使诚实守信成为市场运行的价值导向和各类主体的自觉追求。
我市将持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高质量推进“信用新乡”建设,形成全民参与信用体系建设的浓厚氛围,让诚实守信、履约践诺在牧野大地蔚然成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