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 第76号建议的答复
对市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
第76号建议的答复
尊敬的高弘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助力新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重大任务和战略性基础工程抓紧抓实,在河南省2022—2023年上半年营商环境评价中,我市排名全省第6位,连续两年均前进3个位次,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良好的营商环境保障。
一、深化改革创新驱动
坚持高位推动、统筹谋划,对省委、省政府营商环境“1+3”综合配套改革方案进一步研究细化,结合我市实际,出台《新乡市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综合配套改革实施方案》和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专项方案,明确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重点目标和关键举措,探索实施170条突破性、创新性、引领性改革措施,任务分工涉及全市67家责任部门,内容围绕政务、法治、市场、宜居宜业等“四大环境”优化提升,督促全市各部门持续加大惠企便民改革创新力度,一体化推动全市营商环境持续提升。
二、强化法治环境保障
一是深化诉调对接矛盾多元化解机制。构建“调解优先、诉讼断后、分层过滤、递进衔接”的一站式多元解纷工作机制。不断完善“综治中心+网格化+信息化”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为群众提供一站式、精细化动态化服务管理。二是提升司法公正与效率。严厉打击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犯罪,雷霆1号反诈专项行动、雷霆2号、雷霆3号严打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均排名全省第一。建立涉企案件速裁快审机制和执行绿色通道等,有财产可供执行案件法定期内执行率达97.92%。设立新乡市企业权益保护协会,全省率先律师调查令“云申请”服务通道,全流程在线办理时间不超半小时。三是构建文明规范执法环境。在全省率先推行包容审慎“四张清单”制度,2023年公布清单事项600项,办理案件84717件,涉案金额1380.8753万元。推进跨部门联合监管,坚持“一单两库”建设,实现市县两级全覆盖、具有行政检查权的24个政府部门全覆盖、监管事项全覆盖。组建全省首个汇聚多领域精英的综合性行政执法监督人才库,形成行政执法监督合力。
三、优化创新创业环境
一是加大招才引智力度。持续完善“全职+柔性”引才机制,出台《牧野英才2.0三年行动计划》,开展“稳就业、惠民生”专项行动,创新开展“直播带岗”活动,新乡“智慧岛”成为河南省第一批正式命名的“智慧岛”双创载体,科创平台建设数量居全省前三位,招才引智工作位居全省第四位。二是推动人才供需对接。设立人才综合服务窗口,建立“一站式”人才综合服务机制。对博士后工作站、博士后等青年人才给予经费奖励扶持,激发创新活力。抢抓春季招聘关键期,联合高校组织省内外3221家用人单位举办招聘活动,提供岗位2.19万个。全市建成17个县级公益性零工市场和204家零工微市场,实现企业招工与人才求职的高效对接。三是强化金融支持。省内率先开展担保链试点、无还本续贷业务、设立应急转贷资金,建设新乡智慧金融服务平台,线上银企对接数据位居全省前列。设立科技特色支行,激励金融机构加大科技贷投放。2022年、2023年连续两年入选全国中央财政支持普惠金融发展示范区试点名单。
四、提升政务服务效能
以深入实施《新乡市政务服务条例》为主要抓手,一是优化政务服务事项。不断完善“一网通办”“一网通享”“免证办”“免审即享”等特色服务,上线83个“一件事一次办”主题事项,实现1000余项事项即来即办、444项容缺或者承诺办理、800项全省通办。二是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印发《“高效办成一件事”工作安排》,对国办2024年度13项重点事项清单任务进行分工部署。健全“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清单管理机制和常态化推进机制,组织各县(市、区)初步梳理10项特色“一件事”场景应用。起草社会保障卡居民服务、水电气网联合报装、企业破产信息核查、调研社会信用修复、退休等5个“一件事”专项实施方案,重构跨部门办理业务流程。三是完善配套制度建设。修订完善市政务服务中心日常管理系列制度,优化特色功能区,设立自助帮辅区,增设帮办导办专席,为企业群众打造“一对一”贴心服务。推进“好差评”制度落实管理,强化各部门业务系统对接,提升主动评价率。迭代升级好差评“小程序”,实现窗口评价设备和静态二维码全覆盖。起草《新乡市政务服务“好差评”管理考核暂行办法》,夯实服务责任。2024年二季度全市“好差评”有效评价量明显上升,共达118万条。
五、夯实数据基础支撑
一是打通系统壁垒。完善数据共享平台、电子证照平台及政务服务平台功能,实现国家、省、市三级政务数据平台级联对接。持续汇聚民政、住建、公安、不动产等数据至市共享交换平台,成功对接新乡市常住人口户籍信息数据,申请国家、省级数据接口158个,实现水、气、暖、不动产、公积金等7个市自建系统对接。二是推进电子化应用。完成我市工程项目审批系统与全国电子印章系统的对接,实现工改项目审批环节中电子印章的实时调用。目前,全市实现包括不动产交易、公积金提取、工程项目审批等212项政务服务事项的“免证可办”。三是推动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体系建设。今年以来编制数据资源目录1048个,涉及59个部门挂载数据的目录404个,推进204类证明、证照等申报材料电子化,归集电子证照有效数据264余万条,传输数据量达109.82亿条。
六、下步工作安排
2024年,我市将开展实施好“营商环境提质增效年”活动,以深入推进全市“1+3”营商环境综合配套改革为主要抓手,推动全市营商环境系统性重塑、一体化提升。
一是推进政务服务更加高效。围绕“一网通办”“一网统管”“一网通享”,推动多项行政审批事项跨部门集成办理,持续扩大大数据综合服务监管平台应用场景和电子营业执照综合应用范围。不断完善市政务服务大厅管理、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运行管理、“好差评”考核管理等工作机制,深化行政审批事项入驻和服务效能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持续提升政务服务质效。
二是推进市场环境更加有序。健全完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与行政审批、全链条监管衔接机制,加快落实税收优惠、融资支持、用地优惠、人才支持、行业支持等惠企政策,优化投资贸易环境,提高土地、物流、用工、水、电、气等要素配置效率。建立健全公平竞争工作协调机制,平等保护各类经营主体。
三是推进法治环境更加公正。深入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推进跨部门联合监管,加大包容审慎监管执法力度,深化服务型执法改革,坚决整治多头执法、机械执法、过度执法和涉企乱罚款等问题,用行政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乘法”。完善多元化矛盾纠纷化解机制,探索建立“立审执”一体化办案机制,深化民商事诉讼案件繁简分流,推动涉企案件高效办结。
四是推进宜居宜业环境更加完善。加大创新型企业培育力度,提升创新创业平台数量、规模和效益,加强产业集群规划政策支持,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持续完善“一站式”人才服务体系,加大子女入学、住房、社保等方面的保障力度,实现各类人才落户新乡、高质量就业。
再次感谢您提出的中肯建议,希望继续关注和支持我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