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普惠金融“加减乘除”新乡市金融改革摘得“国字号”名片
近年来,新乡市积极探索支持普惠金融发展有效路径,围绕政策供给、要素聚集、数字赋能等方面持续发力,做好普惠金融服务“加减乘除”,切实推动普惠金融服务增量、扩面、降本、增效,打造财政支持普惠金融发展的“新乡样本”。
今年6月份,财政部“放榜”首批中央财政支持普惠金融发展示范区名单,新乡市是河南省唯一上榜的省辖市。截至6月末,新乡市小微企业信用贷款余额153.49亿元;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407.22亿元,较年初新增63.1亿元,较年初增速18.33%,位居全省第2位;涉农贷款余额1307.34亿元,较年初新增89.79亿元,新增额居全省第3位。
一、强化政策激励,在增强企业信贷供给上做“加法”
针对小微企业贷款难、制造业贷款规模小、金融机构不敢贷等问题,出台《新乡市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新乡市银行业金融机构评价激励办法》《新乡市金融助万企制造业融资提升专项行动计划(试行)》等政策文件,建立小微企业贷款风险共担机制,设立2900万元风险补偿资金池,对出现不良贷款的小微企业,按照贷款规模的10%—30%比例进行补偿。建立完善制造业贷款投放与财政存款挂钩机制和银行机构激励评价机制,将小微企业贷款、涉农贷款情况作为重要指标纳入银行业金融机构评价体系,按季开展银行制造业贷款投放测算,通过给予增设财政账户、加大政府性资金日常收支存放等方式,充分调动银行机构对中小微企业和“三农”主体的普惠金融积极性,推动信贷资源向实体经济集聚。截至目前,新乡市已到位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补偿资金500万元,已兑付政府性资金存放奖励14.56亿元。
二、推动减费让利,在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上做“减法”
积极畅通利率传导渠道,推动各银行业金融机构严格落实信贷融资收费和服务价格管理规定,合理确定企业综合融资成本,向实体经济减费让利。积极鼓励引导金融机构通过建立贷款审批“绿色”通道、下放审批权限、优化贷款审批流程等方式,缩短企业贷款获得时间、压缩融资成本。如工商银行新乡分行对线上业务按照业务金额、风控管理水平实施分级审批,授权辖内7家支行自主审批业务;浦发银行新乡支行对小微企业贷款办理时限明确承诺,将平均放款时间压缩到2天以内。今年以来,各银行业金融机构累计帮助企业承担或减免信贷相关费用2767万元。7月末,新乡市金融机构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4.85%,较年初下降26个基点,小微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5.31%,较年初下降48个基点。
三、畅通银企对接,在提升金融服务质效上做“乘法”
“线上线下”全面畅通政银企对接渠道,充分发挥金融支持对中小微企业发展的“乘数效应”。线上依托新乡智慧金融服务平台,全面归集小微企业税务、公安等108类涉企政务数据,开展以“引金融活水 添企业活力”为主题的线上常态化银企对接活动,开设“金融产品”直播间,定期组织金融机构线上直播连线企业,开展政策产品推介,提供24小时线上融资对接服务。目前平台注册企业近4万家,实现银企对接5365笔、实现放款94.07亿元。线下建立“月调度、季分析、半年对接、年度座谈”常态化政银企对接工作机制,推动市县两级常态化开展银企对接活动。今年以来,市级举行“线上+线下”银企对接活动30余次,达成签约金额35.63亿元,其中线上银企对接达成融资意向20.56亿元。
四、开展帮扶行动,在扫除企业获贷障碍上做“除法”
开展助企纾困“百日攻坚”专项行动,组织各金融机构对县(市、区)进行网格化分包,开展“一对一”专向对接,督促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落实好延期还本付息等金融惠企纾困政策。对受疫情影响存在暂时困难、信用记录良好且发展前景良好的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受疫情影响严重的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交通运输、文化旅游等行业企业,给予企业临时性延期还本付息安排,维护正常征信记录,避免出现抽贷、断贷、压贷等情况。今年以来,累计为困难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办理延期还本付息金额达38.68亿元,为住宿餐饮、批发零售、文化旅游、交通运输等受疫情影响较大行业办理延期还本付息金额达13.81亿元,为受疫情影响的个人住房与消费贷款实施延期还本付息1.62亿元,为货车司机、快递人员等办理还本付息金额502.43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