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新乡市“十四五”数字经济和信息化发展规划的通知
新政〔2022〕27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
《新乡市“十四五”数字经济和信息化发展规划》已经2022年11月2日市政府第103次常务会议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新乡市人民政府
2022年12月29日
新乡市“十四五”数字经济和信息化
发展规划
当前,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发展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省委、省政府把数字化转型战略列为“十大战略”,作为事关全局的重大变革和赢得未来的战略工程进行安排部署。“十四五”期间,新乡的发展踏上了新的征程,将进入战略叠加的机遇期、融入新发展格局的关键期、区域竞相发展的比拼期、经济蓄势跃升的突破期。为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全面融入国家战略布局,推动数字经济更好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特制定本规划。
本规划以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战略部署为指引,以《河南省“十四五”数字经济和信息化发展规划》《新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为编制依据,是规范和指导全市各级各部门、各行业、各领域信息化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一、规划背景
(一)基础现状
1.数字基础设施日趋完善
“十三五”期间,新乡市大力推进4G建设优化、宽带普及提速和全光网城市社区(村)建设,网络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不断加快。数据基础设施加快布局,通信网络基础设施省内领先,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深入实施“宽带新乡”战略,网络基础设施覆盖率大幅提升,实现20户以上自然村4G和光纤接入全覆盖,累计开通5G基站2183个,实现乡镇、农村热点区域5G网络全覆盖,全市5G终端用户总数超100万户;率先在全省完成全域千兆小区接入服务,成为全省首批“精品千兆城市”。移动物联网实现了窄带物联网乡镇以上全覆盖。建设华为云和鲲鹏云两大数据中心,华为新乡云计算数据中心可提供1000个物理机柜、10000台服务器、500PB存储的服务能力,鲲鹏云总体建设规模3000台以上服务器。
2.数字产业呈现快速发展趋势
落实5G、新型显示和智能终端、新一代人工智能、网络安全、智能传感器产业链现代化提升方案,实行链长制、“四个清单”管理,积极引进数字经济优势企业,着力推进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展。黄河鲲鹏计算产业,成立黄河网信公司,组建黄河信创产业联盟,创办太极信创大学河南分校,按照“1+1+N”发展模式,对接北京神舟航天软件技术有限公司、东软集团、拓维信息系统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已有深圳消防科技消防监管服务云平台、十方物联城市网格化管理平台、新乡电信社会治理综合管理软件等软件完成适配发证。5G产业,推动企业应用5G技术开展智能化改造,新乡化纤5G+AGV自动运输、万新电气“5G+透明工厂”、北方仪表“5G+无人巡逻车”等项目进展顺利,新科隆电器、冠晶半导体配套生产的5G基站用散热器均已量产,形成配套。智能传感器产业,芯睿电子新东微电子中试基地加快建设。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引进落地新松机器人产业园、新乡智能机器人产业园。
3.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逐步提速
扎实推进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发展,加快卫华“起重工业互联网平台”、中誉鼎力“工业互联网+建材行业线上交易平台”建设,成立新乡市工业互联网联盟。天博物联网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已建成推广应用。全市共164家企业开展“两化”融合贯标,居全省第3位。加快企业上云上平台,累计上云企业4380家。培育认定省级以上智能工厂19个、智能车间34个。经开区建成国内首个开发区能源大数据平台,面向企业实现碳排放管理的大数据服务应用。新乡智慧文旅便民平台建成,八里沟景区、宝泉景区、万仙山景区成功创建省级智慧景区。中通快递豫北(卫辉)智能科技物流园、北京伟业豫北智慧现代物流产业园、原阳县金豫河冷链物流园、金融机构代理自助查询网点等项目进展顺利。
4.数字治理快速推进
数字技术大规模应用,形成了“云、网、数、平台”的数字治理体系,在“一网通办、一网通管、一网通享”方面形成了实践经验,政府治理水平和能力不断提升,民众满意度和获得感持续增强。“十三五”期间,新乡市大力推进政务数字化,构建“互联网+政务服务+权力运行+综合监管”新型大数据综合服务监管模式,全面构建较为完备的市、县、乡(镇)三级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体系,推进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和基础设施统建共享,“最多跑一次”改革覆盖面不断扩大,时限压缩50%;政务服务移动端“放新办”上线运行,首批上线2700余项政务便民事项,实现了“掌上可看、移动可办、指尖可查”;持续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实现了“一件事一次办”审批改革;成为河南省“互联网+监管”试点城市。经开区上线“经新办”企服平台,在全省率先实现涉企改革智能匹配,免申即享。通过数据共享建立“一站式”政务服务体系,向全社会提供高效优质、规范透明和全方位的管理与服务。依托市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平台,建立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实现数据资源的按需共享和向社会公众开放,为社会治理、领导决策、商务服务、市场监管、民主法治、宏观调控以及公共服务等提供了数据支撑。
(二)存在问题
信息基础支撑有待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缺乏统筹协调,通信网络、云平台等信息资源存在共享困难、重复建设、带宽不够、覆盖不全等问题。尚未建成跨区域、跨行业、跨部门、跨层级全方位的、资源管理共享的大数据中心,各级各部门存在机房等信息化基础设施的重复投资建设,信息资源没有发挥整合聚集效应,难以支撑全市统一的信息化需求。
城市数据体系亟需完善。系统集约建设不足,缺少统筹规划,各级各部门现有信息系统建设多偏重单一部门、单一专业和单一要素,系统间接口、标准与规范不统一,制约部门间业务协同和面向公众的“一站式”服务供给。数据壁垒现象突出,缺乏统一的标准规范和交换机制,多数信息资源处于无序分散状态,数据“碎片化”“孤岛化”“烟囱化”普遍,难以满足政府进行综合分析与科学决策的需要。数据挖掘利用不强,数据要素治理与市场化运营能力有待激发。
数字经济增长动能有待加强。全市数字经济体量仍较小,培育引进数字产业项目还不多,龙头企业数量和规模优势不突出,龙头企业的引领带动不强,对经济拉动作用有待提高。数字要素保障不足,数字经济人才、优质项目、产业投资基金等关键要素短缺的难题长期存在,制约了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主导产业数字化转型滞后,传统优势产业缺链少群,缺乏对资源的有效整合,盈利能力有限,较难实现数字化转型大投入,“不愿改”“不敢改”“不会改”等现象普遍存在,县(市、区)之间的差距较大。
数字治理能力仍需提高。数字治理的顶层设计不足,在数据底座规划上还未形成系统的发展思路,行业应用场景分裂,各部门重复投资,形成了大量的浪费。市级归集和对接的监管信息系统较少,各级监管部门信息系统部署分散,跨行业、跨部门、跨层级全方位的数据资源共享交换体制尚不完善,全社会数据资源共享开发利用深度不足,数字技术渗透率不高。数字赋能在政府治理、城市管理、民生服务等领域应用成效还有待提高,在生态治理、市场监管、公共安全、智能交通等领域,距离“数据高效采集、过程透明监管、处置协同联动”的社会治理新局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政策支撑和保障措施尚需完善。数字经济的政策指导滞后,管理办法缺失,跟不上新业态前进的步伐。缺乏符合自身特质的顶层设计和系统规划。市场化手段利用不足,相关评价体系还需完善,数字化建设仍以政府投资为主体,项目单向集成多,可持续运营少,对社会治理精细化、社会服务便捷化建设的支撑力度较弱。规范化与标准化建设仍需加强,仍存在数据标准不统一等现象。国家信创安全产品应用少,尚未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信息安全防护体系。资金保障、人才保障等关键性难题尚未得到有效破解。
(三)发展优势和主要机遇
区位和政策优势显著。新乡地处河南省北部,北依太行,南临黄河,毗邻郑州都市圈,与省会郑州隔河相望。新乡成功获批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城市、全国首批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河南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市、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国家首个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落户新乡,全省首家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建成投用。新乡市是豫北地区首批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城市,京深高铁、京广、新月、新菏等铁路,京港澳、大广、菏宝、原焦等高速和107国道贯穿新乡,45分钟车程可达新郑国际机场,2个半小时可达首都北京。“一体两翼”国际陆港加快建设,中欧班列(新乡号)、“新日韩”铁海联运实现常态化运营。
科技和教育资源丰富。新乡市拥有高校12所,在校生19万人,是中西部地区高校数量较多的非省会城市之一;拥有中电科22所等国家级科研院所4家及各类企业研发中心959家,科技人员13万人。全球第一支甲型H1N1疫苗、全国第一块可充电电池、第一台复合式盾构机、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矮抗58小麦等均在这里诞生。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连续多年位居全省前三位;河南电池研究院有限公司成功被认定为省重大新型研发机构,新增省级新型研发机构18家,居全省第二位。
园区基地发展空间广阔。郑洛新自创区新乡片区“一区四园四集群”建设加快,以高新区为核心区,辐射经开区、平原示范区、红旗区新东产业集聚区、牧野区化学与物理电源产业园、中国电波科技城,打造创新驱动发展综合载体。新乡市按照“一台两器一园”的121模式,推进先进制造业专业园区建设,主营业务收入增速连续四年保持在20%以上。新乡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正式挂牌,863科技产业园、泰投科创产业园、氢能产业园、航空航天制造产业园、新乡创新谷、中关村意谷创想基地、大数据产业园相继建成使用,为新乡发展数字经济和信息化提供了广阔空间。
国家“新基建”战略发展契机。国家部署实施的“新基建”战略,为我市发展数字经济带来有利契机。以5G、人工智能、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为代表的新型信息基础设施,作为“新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对我市数字经济发展产生放大、叠加、倍增效应。
二、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坚持新发展理念,落实新发展要求,以推动全面转型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为核心,以数字治理为牵引,加快培育数字生态,实施五大重点工程,充分运用5G、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新技术,提升产业发展现代化、政府决策科学化、城市治理精准化、民生服务便捷化水平,扎实推进新乡数字经济及信息化建设,全面开创新乡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二)基本原则
顶层设计,统筹发展。加强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统筹规划,立足县(市、区)产业基础与资源优势,强化部门协调、市县联动。注重技术、产业、数据资源共享,构建以数据要素为基础、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为核心、数字治理为牵引的产业协同发展生态。
市场主导,政府引导。注重市场驱动,充分发挥市场力量,激发市场微观主体的创新活力和竞争实力,加强政府引导和政府监管,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通过市场无形之手和政府有形之手的有机结合、有效互动、形成合力。
创新引领,数据驱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提升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能力,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以数字技术创新为核心驱动力、以现代信息网络为重要载体的创新体系。把数据资源作为关键生产要素,大力推进公共数据资源开放共享,挖掘和高效释放数据资源价值,开启数据驱动高质量发展新模式。
强化监管,保障安全。加快建设数字经济安全保障体系, 强化法治建设、标准制定、技术支撑和市场监管,实现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发展良性互动、互为支撑、协调共进。
(三)发展目标
“十四五”期间,数字经济和信息化成为推动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和智慧城市体系建设完成。制造业、服务业等重要领域数字化转型基本完成,实现各领域数据开放共享和跨领域应用开发,数字治理和服务能力大幅提升,数字经济生态系统持续完善,成为全省数字经济和信息化发展新高地、数字化转型先进示范区、数据交易先行先试区、大数据综合服务监管的新标杆。
数字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到2025年,建成覆盖全市的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5G网络实现全覆盖和规模化商用,建成一批特色鲜明的行业云平台,各类数据资源实现完全的分级共享与开发利用。建立自主可控的分布式云计算平台,打造多云融合的智能城市云。
产业与数字化不断融合。到2025年,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进入全省第一方阵,建设全省智能制造优势区域;建成新乡市天、空、地一体的农业数字资源系统和数字化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实现文旅产业与数字化的全面融合,形成较为完善的电子商务服务体系,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构建文化旅游等新乡特色产业数字化生态体系。
数字经济规模快速增长。到2025年,数字产业化效应初显,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规模突破100亿元,数字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0.5%,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迅速,数据中心建设形成规模,数据资源体系和数据价值体系基本形成。
构建政府数字治理新模式。到2025年,全面实现政务服务信息化和智能化,依托政务云平台,建设集感知、联接、计算、应用为一体的新乡“城市大脑”,构建数字信用示范区,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
新乡市数字经济和信息化“十四五”发展主要指标
类别 | 指标 | 单位 | 2020年 | 2025年 | 指标性质 |
数 字产 业化 | 规模以上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营业收入 | 亿元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