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第130号提案的答复
孔宇华委员:
十分感谢您对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支持。关于您在市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上提出的第130号提案,经认真研究,对提出的“优化营商环境”的具体建议内容,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重大任务和战略性基础工程,把服务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成效作为衡量营商环境的重要标准,着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数治化营商环境,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乡提供新动力。
一、推动惠企政策落实
一是建立“一码惠企”平台。全面梳理涉企政务事项、监管事项、惠企政策等信息,建设全方位多角度企业数据库,实现为企业画像,服务精准化、智能化。目前平台已上线功能有码上名片、码上政策、码上诉求、码上监管等模块。二是省内首推“双向挂职”制度。选取3021名市、县两级业务骨干担任“四上”企业和省市重点项目首席服务员,作为企业和项目的惠企政策宣传员、发展情况调研员、涉政事务协调员、行政执法监测员,选派101名优秀企业人才到市、县两级职能部门交流学习,及时反映、解决企业问题,有效降低政企沟通互动成本。三是推行“万人助万企”活动。33名市级领导分包102户重点企业,设立5个工作专班和15个服务工作组,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保障政策直达。四是推行市级领导分包重点项目。制定市级领导分包项目台账,通过实地查看、组织座谈、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项目推进中存在具体问题并积极协调解决,确保全年投资计划目标顺利完成。
二、持续优化政务服务
一是强化服务意识。出台《新乡市进一步加强服务市场主体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等系列文件。开展3轮市场主体大回访活动,组织市、县两级对办理过涉政事务的所有服务对象进行回访,制订整改台账,限时整改销号,提升市场主体的满意度和获得感。二是明确业务办理时间标准。各单位以分钟为单位制定并公示即办件办理和承诺件受理时间标准,每天通过预约系统和办件系统对办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监管通报。三是加快数字政府建设。建立新乡市大数据综合监管平台,构建“互联网+政务服务+权力运行+综合监管”新型大数据监管模式,推动制度标准流程重构,目前平台已基本搭建完成,各部门数据或信息已进行归集与整合,并开发项目全生命周期监管等多个特色场景应用。四是严格大厅管理。整合建立一套完整的大厅管理和服务体系,系统提升大厅综合服务能力。开展政务服务能力提升培训活动,2021年10月、2022年4月完成了第一、二期活动,共培训窗口工作人员900人次。五是设置“办不成事”窗口。协调解决办事群众和企业非自身原因导致的不能成功受理、成功审批的问题。自12月1日至今,“办不成事窗口”共接到群众反映问题351个,现场解决问题187个,受到办事群众普遍好评。
三、营造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氛围
一是高度重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的工作原则,全市上下市县联动,实行“一把手”责任制,建立“2+28”工作专班,严格落实奖惩措施。二是强化作风。我市把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列为干部能力作风建设年工作重点,将企业群众客观评价作为政务服务建设的根本标准,以行政管理、窗口服务、执法办案等为整改提升重点,加强办事人员教育培训,定期开展企业满意度监测,强化问责追责机制,倒逼各级各部门转变服务观念,强化工作作风。三是“有诉即办”。出台《新乡市营商环境举报投诉及办理办法》,细化梳理投诉举报问题接收、受理、分流、办理、回复等流程。全市各级各部门依托“双向挂职”制度、营商环境特邀监督员制度、市场主体大回访活动、“万人助万企”活动、设立12345热线营商环境专区、运行大数据综合服务监管平台等多种渠道,广泛收集市场主体的诉求建议,认真查办、切实解决、及时通报。
下一步,我市将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信心、鼓足干劲,不断强化营商环境建设工作顶层设计,提高政务服务水平,切实解决企业和群众关切的热点、难点、堵点、痛点问题,不断推动全市营商环境再优化、再提升。
再次感谢您提出的中肯建议,希望继续关注和支持我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