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 第76号提案的答复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推进郑新一体化发展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省委、省政府站位新发展格局、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布局和中原城市群建设全局,紧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提出郑州都市圈“1+8”扩容提质发展,省委财经委会议明确郑州跨河与新乡一体化发展的规划思路,为新乡与郑州一体化发展带来新的重大机遇。推动新乡与郑州一体化发展,对于加快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引领打造郑州都市圈高质量发展共同体,支撑都市圈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和作用。
一、工作开展情况
围绕落实中央、省委精神,按照省“两会”部署要求,我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确立了“两地三区一枢纽”总体目标,紧紧扭住郑新一体化发展龙头,把郑新一体化作为推动我市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动力源、引爆点,以城市南向发展为主攻方向,立足产业体系分工协作、城乡空间合理有序、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生态环境共治共保、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全力实施“一轴两翼一组团”空间发展格局,以平原示范区为中心,高质量建设郑州都市圈特别合作区,统筹原阳县城和获嘉产业新城,打造郑新一体化发展“桥头堡”。
(一)坚持规划引领,打造一体化空间布局。主动对接“1+8”郑州都市圈规划,实施城市南向发展战略,加快编制国土空间规划、城市南向发展规划,明确了“一轴两翼一组团”空间发展布局。《新乡市南向发展规划》目前已形成规划初稿,规划中提出“郑新一体化战略先行区、产业与科技创新双轮驱动引领区、产城融合发展样板区的总体定位”,聚焦“项目为王”做强生产空间、聚焦“人民中心”做优生活空间、聚焦“大美田园”做美生态空间,提出打造“郑新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的目标愿景。
(二)坚持南向发展,打造郑新一体化“桥头堡”。坚持产业布局与中原农谷深度融合,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载体,为中原农谷建设增添动力。一是以平原科教城为载体,积极对接河南师范大学、新乡工商职业学院、新乡医学院等高校,目前新乡工商职业学院和河师大科技创新港已开工建设。二是以中部冷链物流港为载体,大力发展冷链物流产业,信基供应链产业园即将开工建设,新加坡丰树现代仓储中心一期项目已基本完工;英国领盛现代供应链基地正在进行施工图设计。三是以先进制造园区为载体,大力发展高端制造产业,大郑北绿色智能科技园、中原文创印包产业园及生物医药产业园推进顺利,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及清洁能源生产基地开工建设。四是优化软硬环境。持续做好郑新黄河大桥补贴工作,累计免费通行车辆约430万车次。与省内医院合作持续深化,河南省人民医院新院区顺利封顶,新建淮河路小学投入使用,全面提升城市发展能级、品质内涵。五是积极支持申建设立中原农谷新乡综合保税区。市发改委多次到平原示范区调研,指导平原示范区开展项目选址、规划编制、项目谋划储备等工作,督促平原示范区按照省、市工作部署,借鉴郑州、洛阳、南阳等综保区申建经验,结合发展实际,明确发展方向,拟定初步选址,加强项目储备和招引,争取省口岸办及海关部门支持指导,加快推进综保区申建前期工作,分步申请设立出口监管仓库、保税仓库及进境植物繁殖材料隔离检疫圃。
(三)坚持交通互联,建设复合型交通廊道。充分发挥交通的先行和支撑作用,加快推进交通设施项目,充分利用黄河桥位资源,进一步加密郑新跨黄河通道。高速公路方面。紧抓全省高速公路“13445工程”历史性机遇,大抓项目建设,“十四五”期间计划实施的15个高速公路项目全部开工,在建里程达544公里,总投资761.3亿元,在建规模位居全省第一。2022年,新晋高速、封原高速、沿太行高速、濮卫高速、鹤辉高速等5个项目全部通车,新增通车高速公路220公里,通车里程占全省通车里程800公里的四分之一,位居全省第一。沿黄高速公路武陟至济源段平原示范区境、晋焦高速平原新区西站改建工程加快建设中,郑辉高速新乡至郑州段、郑新高速(龙凤大道)前期手续加快推进中。市发改委多次与市交通局就郑新高速(龙凤大道)预留轨道交通衔接模式、位置和方案等进行研究会商,初步确定公轨合建平层方案,轨道交通位于中央,公路分布于两侧,预留轨道交通建设条件。干线公路方面。老G107固军服务区至祝楼超限站段维修改造完工,G327长垣封丘界至原阳段、S229辉县至凤泉区段、新卫快速路等一批项目建成通车,G107新乡境改建工程建成通车。郑新快速路实现开工建设并逐步破解土地等制约因素,G230封丘开封黄河大桥稳步推进,助力郑新深度融合。跨黄河通道方面。“十四五”时期计划实施6条跨黄河通道,分别是郑济公铁两用桥、安罗高速及黄河大桥、G230及黄河大桥;郑辉高速及黄河大桥、郑新高速(龙凤大道及黄河大桥)、沿黄高速兰考封丘黄河大桥。到“十四五”末,我市对接郑州、开封的跨黄河通道将从现在的“两高四路”提升为“六高六路”。
(四)坚持错位发展,推进郑新产业协同发展。坚持郑新产业协同发展与错位发展并举,瞄准郑州电子信息、汽车、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协同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汽车零部件、智能装备制造等产业,围绕与郑州产业互补,错位发展文旅康养、食品制造、都市农业等特色产业。印发《关于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专业园区建设的指导意见》,全力推进专业园区建设,搭建产业集群集聚发展平台。针对郑州市汽车制造、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及我市产业优势,积极推动两市产业配套合作,截至目前,我市共有53家规上企业与郑州超过240家企业开展供需合作。根据《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动河南省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豫发〔2021〕21号)文件精神,原则上,一县(市)一个省级开发区。以国家级和发展基础好的省级开发区为主体,通过整合、扩区、调规、改制探索实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政策、统一建设。先进制造业开发区以国家级和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产业集聚区为主体整合扩区。目前,平原示范区已有新乡市平原现代服务业开发区,且无可整合的园区主体,暂不符合新增省级先进制造业开发区的条件。市发改委将密切关注省级开发区政策变化,如有新增省级制造业开发区的契机,将积极推动有关工作。
二、下步重点推进的工作
新乡市将紧抓郑州都市圈一体化发展重大机遇,主动融入都市圈建设,积极推动郑新一体化发展,重点推进以下工作:一是以中原农谷建设为统领。坚持“种业引领、科技赋能、全产业链布局”发展思路,扎实推进核心区项目建设,主要包括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二期)、中国农科院中原研究中心、高标准农田示范区等重点项目,新增省级以上科研机构7家,成功创建省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二是加快建设国家创新性城市。发挥高新区科技创新主引擎作用,高质量推进自创区建设,加快推进“抗病毒性传染病创新药物”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尽快实现我市全国重点实验室零突破。开展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工作。三是加快郑新产业协同。强化与郑州在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的配套协作,规划建设一批具有承接转移功能的产业园区,吸引更多高校院所、高新技术企业、现代物流企业落户。四是加密跨河通道。加强沿黄、跨黄通道建设,加快郑辉高速、郑新高速(龙凤大道)、郑新快速路、沿黄高速黄河桥等建设,推进郑州都市圈市域铁路新乡段规划建设,形成多元便捷综合交通全面连通都市圈城市。五是全力打造平原示范区郑新一体化发展桥头堡。着力培育现代种业、科创、冷链物流、高端制造四大集群,围绕中原农谷建设,加快国家生物育种中心、神农实验室、先正达夏玉米研发中心等投入运行。围绕平原科教城建设,力争新乡工商职业学院实现秋季招生,加快河南师范大学理工学院等实质开工,积极跟踪新乡医学院等尽快签约。加快推进沿黄高速、郑辉高速、龙凤大道等建设,做优发展环境,提升服务功能。
您提出的相关建议非常宝贵,我市将会持续紧抓机遇,积极推进郑新一体化发展相关工作,打造郑州都市圈新兴增长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