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 第127号建议的答复
您提出的《关于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城乡全面振兴的建议》收悉。经与农业农村局、工信局、资源规划局共同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持推进续新型城镇化建设
加力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实施,高起点谋划、高质量推进、高标准落实,成立新乡市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推进工作专班,有力有序推动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2024年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增加1.15个百分点、达到61.15%以上,位居全省前列,城镇常住人口达到373万人。坚持把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作为新型城镇化的首要任务,持续推进非户籍人口在城镇安居落户。一是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全市已全面取消落户限制,实现落户“零门槛”。二是全面实施居住证制度。明确持证人享受的六项基本公共服务和九项便利,持续提升居住证的发放量和含金量,目前累计制发居住证超14万张。
二、稳步推进长封一体化发展
一是充分发挥规划引领作用。《新乡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长封一体化发展总体规划(2021—2035年)》及长封一体化产业合作、生态环境保护、综合交通运输等专项规划,将长封一体化发展作为重要区域协调战略。二是加强用地保障措施。在建设用地指标分配、重大项目选址等方面,将充分考虑长封一体化区域的发展需求,予以优先保障和适度倾斜,支持跨区域合作园区、重要交通廊道、重大基础设施等项目的落地实施。三是引导长垣市与封丘县联动协同发展,促进两县优势资源互补,指导两地落实长封一体化产业合作专项规划和产业合作项目推进实施等工作,积极联系拟入驻企业,全力推进项目建设进度。截至目前,长封一体化发展累计实施项目37个,总投资166.25亿元,累计完成投资75.19亿元,2025年完成投资6.8亿元。
三、培育发展县域优势特色产业
出台《关于优化产业布局壮大产业链群的若干措施》,明确了各县(市)、区主导产业和谋划建设的37个专业园区,指导各县(市)、区做大做强主导产业,优化产业布局,壮大县域经济。出台《关于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专业园区建设的指导意见》,从园区开发建设、主导产业发展、项目落地保障和运营管理等方面指导各县(市)、区围绕主导产业谋划建设专业园区,进一步促进产业集聚集群,打造产业高质量发展载体。积极培育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长垣市门桥式起重机械产业集群入选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辉县市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新乡县振动产业集群、红旗区绿色纤维及新材料产业集群、延津县固废循环再生产业集群、长垣市高端医疗器械及卫材产业集群入选河南省中小企业特产业集群名单。
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一是持续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在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政策基础上,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完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健全县、乡、村三级土地流转服务体系,规范土地流转合同管理,加大政策引导和财政奖补力度,促进土地向种养能手、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集中,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二是实施家庭农场培育计划和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行动。重点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的家庭农场,将其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骨干力量。加强对家庭农场主和农民合作社带头人的培训,提升其生产经营管理能力。落实相关扶持政策,在项目安排、信贷保险、用地用电等方面予以倾斜。三是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运用,探索资源发包、物业出租、居间服务、资产参股等多样化途径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盘活农村闲置资源资产,增加村集体和农民财产性收入。
五、加快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持续推进城乡排水防涝能力提升、燃气安全韧性建设。编制完成市县城市地下管管网及设施建设改造实施方案。2025年共争取上级资金支持项目22个,安排上级政策资金7.35亿元。支持全市的雨污管网、燃气管网、供水管网及设施建设。二是构建乡村建设梯度提质体系,在全面推进“三通一规范”建设基础上,启动打造和美乡村建设先导片区,串点成线、以线带面,提升乡村建设品质。全市已实现自来水“户户通”全覆盖,农村道路、污水收集“户户通”及弱电线路整治规范分别占比96%、93%、96%。持续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2025年上半年完成新改建农村公路68.3公里,被评为全省“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先进集体。三是因地制宜推进乡村生活污水垃圾治理和农村改厕,审慎建设农村集中式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达到100%,镇区污水处理设施实现100%全覆盖,累计整改问题厕所1万座以上,动态清除农村黑臭水体,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
感谢您对发展改革工作的关心和支持。